中梵喜中有憂,越梵破冰有期 [CRR/2007/02/26]
林瑞琪

二零零七年一月中,多份中外報章突然報導教廷為處理中國教會問題,於一月中旬在梵蒂岡舉行高層會議。有關會議的內容事前並未向外界公報。鑑於傳播界多次詢問,聖座新聞室於一月二十日星期六在梵蒂岡發出新聞公佈,確証「教宗本篤十六世渴望加深對中國大陸天主教會現況的了解,特於二零零七年元月十九、二十日一連兩天在梵蒂岡宗座大樓就上述目的召開會議。」
公佈又提到,「與會者按著中國教會所經歷的痛苦歷史和最近幾年來發生的主要事件,探討了教會最嚴重和迫切的問題,並尋求切合教會神聖制度及宗教自由等原則的問題解決方案。」當中所談及的「教會最嚴重和迫切的問題」,相信就是指二零零六年在中國大陸上所發生的三宗非法祝聖主教事件。
公佈絕不忽略一項重要的事實,「會議也懷著深切感激的心,注意到主教、神父和教友們所表現的光輝見証,他們毫無妥協地堅守了自己對伯多祿宗座的忠貞,甚至為此付出重大的受苦代價。會議特別感到欣喜的是,可以確信幾乎全體的主教和神父都與教宗共融。」
公佈同時表達出對中梵關係正常化的願景,表達出切願與中國高層當局加深對話,「並攜手合作締造中國人民的益處與世界和平。」同時,公佈又提到「教宗在廣泛聽取會議所提出的建議及報告之後,慨允向中國的天主教徒發表一封書函。」
中國外交部於一月二十三日的新聞發報會上,對教廷的新聞公報表示欣喜。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中方注意到梵蒂岡近日召開的關於中國天主教的會議以及會議發表的公報。中方對梵方願意進行建設性對話,以實現梵中關係正常化的態度表示讚賞。
中國政府當局的正面回應,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事件為筆者而言,仍以平常心看待為宜。嚴格來說,教廷公報只是一項中性的表態,本來不應引起正面或負面的回應。以往國內不少所謂觀察家的評論顛三倒四,往往好事評為壞事。因此筆者實在不敢高興得太早。
相反,更值得我們注意的,倒是在梵蒂岡中國會議舉行之後一個星期,越南總理潘文凱親自率領友好代表團訪問梵蒂岡,並於一月二十五日與教宗本篤十六世作歷史性的會晤。
越南近年來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並開拓國際活動舞台,先後成為東盟成員國及亞太經合組織的正式成員。相信越梵建交進程,將是越南政府外交活動的最新焦點。
越南政府近年已撤銷大部份對宗教活動的限制。二零零三年十月,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擢昇胡志明市總主教范明敏為樞機,越南政府表示熱烈歡迎。越南政府更於二零零五年十一月邀請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部長塞佩樞機進行正式訪問及主持五十七位新神父的晉鐸禮。數年以來,越南天主教會教務發展蓬勃,而社會亦日趨繁榮,足證宗教自由對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眼見越南社會全速邁向國際化,盼望祖國社會不會落後於人,早日建立中梵正式關係,在國際事務上與教廷積極合作,共謀全人類的和平及幸福。
林瑞琪 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書於香港聖神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