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惠民副主教

Peter Choy, pope benedict XVI

香港教區蔡惠民副主教在2023年1月4日舉行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安所彌撒」中講道,他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部主任及聖神研究中心主任。

以下是講道全文: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原名拉辛格,自幼便立志當神父。他的成長年代,正值整個歐洲教會在政治上漸漸失去影響力,信仰上亦飽受各種現代思潮所衝擊和質疑。教會內瀰漫著封閉的氣氛,與世界的關係亦漸行漸遠。在這種背景下,拉辛格進入修院,接受了正逐步開放的神學教育,不斷思考如何重振教會信仰的現代意義。他畢業後順利取得教學資格,先後受聘於德國幾所著名的神學院。由於他的教學風格開明,講解切合時代徵兆,很快就成為一位頗負盛名的年青神學教授。

1960年代教會召開梵二大公會議,他以慕尼黑總主教的私人神學顧問身份被邀出席。在會議期間,他協助大會文件的起草和討論的進行,所以後來他被喻為梵二大公會議的工程師,重新勾勒了教會在世界中的角色和服務,為教會日後的改革,定下了方向和藍圖。梵二大公會議後,他於1977年被委為慕尼黑教區主教及被冊封為樞機。

四年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他出掌教廷信理部,開始他們兩人長達24年的合作。在出任信理部部長期間,他一方面努力落實梵二大公會議精神,主張與世界的彼此尊重和對話。例如,1993年他曾經來香港出席亞洲教會神學家會議,在會議中,他提醒亞洲的神學工作者要尊重本地文化的價值。信仰與文化要在平等互動中,才會產生真正的本地化神學。他另一方面以無比的勇氣,冒著不受歡迎的危險,坦然指出世俗的相對主義、科學主義,以及簡化主義等前設如何背離了教會傳統。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他以既開放又持守的平穩作風撰寫了大量的神學著作,內容涉及神學領域的各方面。因此,不少神學家期望收錄這些著作並合成一部巨集,刻劃在教會傳統的神學中。

2005年,拉辛格樞機以78歲之高齡,當選教會第265任教宗。表面上他再沒有時間兼顧學術研究的工作,但事實上,他繼續以一貫的謙遜和勇氣帶領教會在體制的層面進行改革,迎向現代世界的挑戰。在位短短八年期間,他嚴肅面對梵蒂岡銀行管理不善的問題,謙虛地承認教會未有盡力保護兒童免受神職人員侵犯的過失等。最後當他感到身體逐漸衰弱,再無能力勝任牧養教會的職務時,便於2018年毅然提出辭職,為教會建立了榮休教宗的制度,成為一個高尚,極其勇敢和謙虛的典範。

雖然拉辛格樞機當上教宗後,再沒有機會訪問香港或踏足中國,但他的心是時常記掛中國教會的兄弟姊妹。在處理中國教會的問題上,他曾於2007年向中國天主教教徒發出信函。在信函中,他一方面指出教廷在處理中國教會問題時的神學原則和依據,另一方面,他鼓勵中國信眾彼此以尊重和開放的態度,通過交談,促進天主教會的正常化,包括與政府關係正常化、與普世教會關係正常化,以及教會內部生活的正常化。

「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前4:6),相信榮休教宗亦可以用保祿以上這幾句說話來總結自己的一生。他雖然經歷了神學家,教廷信理部部長,以至教宗等不同職務,但其實這是一條不斷向著世界開放的跑道。在這跑道上,他帶領教會跨過一道又一道的障礙,以開放和謙遜的態度回應了世界向教會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在到達終點的時刻,他留給我們的是一份完整的信仰,是勇氣和堅毅所保存下來的宗徒信仰。同時,他也留給我們一份美好的見證,就是對天主的絕對開放和信任,一如耶穌曾向伯多祿預言,他將忠信地跟隨上主,直至生命的盡頭。

我們今晚在這裡感謝和悼念榮休教宗留給我們的典範和遺產之餘,讓我們都祈求天主,激勵我們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心志,努力效法這位偉大的教宗,在生活中以開放的態度辨別時代的徵兆,以堅毅的勇氣持守信仰的完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