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教堂】中國四川片口鄉「羌式」天主教堂

 


《亞洲真理電台》的「百年教堂」特輯,2021 年 3 月 22 日《少
數民族地區「羌式教堂」》文章,介紹四川省成都教區一間羌式天主
堂,位於綿陽市北川縣羌族自治縣。 【文/真理電台;攝影/江岸】
2008 年汶川大地震,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了這個地方──四川綿陽。
在這次地震中,有無數的人喪失了生命,很多地方也都被夷為了平地。
每次提及它,都是中國人,一次傷痛的回憶。但是,四川不但有傷痛,
更有美好,因為這里有樸實人、優美的景,還有歷史的足跡。2018 年,
懷著崇敬的心,我們的攝影師江岸先生,踏上了這片土地,去感知這
里的一草一木,用鏡頭去探知這里的人文情懷,尤其是那撫慰人心,
帶給人平安喜樂的教堂。


這次他所踏足的地方,是有著「小成都」美譽的四川省綿陽市北川
羌族自治縣片口鄉,這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地處北川、平
武、松潘三縣交界,從茶馬古道時期就是川甘青道小東路上的一座重
鎮,曾經商賈雲集,十分繁榮。現如今,這里雖沒有了昔日的繁華,
但是仍然蕩漾著古老的歷史氣息。由於片口鄉身處大山之中,因此,
人煙相對稀少,來到這里,尋路就很是問題。江岸先生分享說:「進
入片口鄉,滿目的異域風光,不愧是少數民族的地域。道路不是筆直
的,甚至找不到主幹道,地形也不是平坦的,順著斜坡就拐進了小巷。
街上偶有人匆匆而過,一個問路的都叫不到,更別提找教堂了。」


正因如此,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江岸老師備受感動,內心裡感受
到天主的眷顧。他說,就在他正發愁之際,一位騎摩托的中年男子正
好停在了他的前面,於是他急忙上前打招呼:「老師(四川都這樣尊
稱他人)你好,請問教堂在哪裡?男子看了他一眼,也不多說,騎上
摩托向他招呼,示意他跟著走。就這樣,三拐兩轉,在斜街的拐彎處,
一座民族風格濃郁的教堂聳立眼前。男子找人來打開堂門,朝我們笑
笑,一問才知道,他正好是教友。正當要向他表示感謝時,他已經騎
著摩托一溜煙消失在小巷中了。」這可能就是這裡人的質樸善良體現。
教堂位於小街拐彎下坡的里手,堂前既是街道也是一片小廣場,三
四輛汽車停放在教堂前。教堂對面是一排鋪面,時有人出入。教堂雖
然不大,卻非常精致,一排羌族人建築的氣息,讓人一見,就從心里
喜歡。教堂門簾的右邊懸掛著,這座教堂的歷史簡介。


原來,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 年),法國年輕神父葛葉被成都天
主教會派到片口來考察修建教堂一事。他一到片口就被這裡的青山綠
水所吸引,當場就決定馬上動工修建,地點就定在片口場下街梨兒園。
教堂設計為四楹四合,樣式和成都駟馬橋的一模一樣,佔地 2,407 平
方米。於第二年(公元 1868 年)完工,規模宏偉壯觀,擁有房屋四十
二間,共 1,641 平方米。


教堂全為木質結構,有木柱和木樑搭建而成,完全是中國羌族人傳
統的木制搭建工藝,廊檐的椽頭刻有十字架,教堂外的屋檐高高的翹
起,十分精致美觀,教堂頂部有一六角亭,上面有一公雞造型,這是
多年來教會所有的信仰標誌,預示人們要悔改、醒悟和堅持信仰。九
世紀時,教宗尼古拉斯甚至要求每一個教堂尖頂上都應有一個公雞的
形象,正是基於這種傳統,迄今歐洲許多城市的教堂、塔樓、市政廳
的尖頂上都有裝飾成公雞形象的風向標。


堂院內包括大廳、神台鐘樓、廂房、廚房、客房,中間一個大壩子,
修有魚池,四周栽滿花草,環境十分優美。


片口天主教堂建成後,由成都川西北直接委派神父進行傳教,第一
任神父就是法國人葛葉,並配有修女共同完成傳教工作。片口教堂由
當初入教的 20 餘人,直至後來發展到 200 多人。


在這裡留給江岸先生特別印象深刻的是教堂內祭台前的長明燈,
他說:「這是我在四川見到的教堂中獨有的陳設,這與當地的風俗有
一定關係。小桌下面是教友們奉獻的燈油。」


的確,教堂裡的這一陳設,是這裡人對於天主愛的質樸的表達,也
許沒有大城市教堂里,聖體燈的華美,但是它卻有著這裡教友愛主的
熱火。他們用自己的奉獻,燃燒著愛主不滅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