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神研究中心慶祝四十周年: 中國教會的橋樑
田英傑神父
由當時的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John Baptist Wu Cheng-chung)於1980年成立,開始與中國建立關係,包括資訊交流、研究工作、加深與中國教會和社會瞭解和友誼。未來將加強學術研究。
香港(亞洲新聞) – 今年是香港教區的聖神研究中心創辦40周年,由當時有遠見的胡振中主教(1925-2002年,1988年擢升樞機)推動,在1980年10月1日成立。自中國於七十年末對外開放,胡主教一直關注中國教會的發展。
在研究中心成立時,胡主教委任了湯漢神父(現任香港教區宗座署理;2009-2017年為香港主教;2012年擢升樞機)為主任,與三位傳教士合作發展研究中心,他們是瑪利諾會溫順天神父(Peter Barry)和蘇主榮神父(Elmer Wurth),以及宗座外方傳教會梁作祿神父(Angelo S. Lazzarotto)。
在聖神研究中心的歷史和發展方面,瑪利諾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委派了多位元會士在中心服務。在香港的其他的男、女修會團體,以及平信徒,也在後來提供了人力和資源支援。研究中心的目標是多方面,包括關注中國教會的事件、協助恢復宗教活動的中國教會團體、資訊交流,以及提供中國教會訊息,增進瞭解中國的宗教、文化和經濟狀況。
因此,借著這些活動,中心成為中國天主教會與其他華人社區以至普世教會之間的橋樑,促進修好和增加瞭解。
四十年來,中心進行過多方面的活動,包括: 為中國教會提供祈禱書籍和宗教用品;鼓勵與中國神職人員互訪交流;為建設項目(教堂和修院)以及有需要的教區和教會團體提供協助;出版《鼎》期刊(中英文);在香港天主教週刊的《主愛中華》和《中國橋樑》欄目提供文章。同時,也舉辦講座和研討會,讓參加者分享中國經驗和討論相關問題;以及接待中國教會的訪客、本地信眾及學生,以及來華訪問或朝聖的外國教友等。
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大陸和香港社會的變化,聖神研究中心的活動也進行了調整,及觀察到其轉變。例如,支持項目集中在神職人員和平信徒的信仰培育,尤其是年輕一代。在中國分析方面,中國和教會的資訊來自新聞、電子資源等。在中國的神職人員和修女中,有不少出國進修後返國,從神學到聖經和靈修陪伴等的專家都在增加,他們為教會和社會提供培育課程。至於教廷與中國當局進行了直接接觸,以解決因政治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問題;不過,普世教會持續關心中國的教會的修好和發展。
近年,聖神研究中心轉向提供更多學術探索,不僅僅提供其傳統活動,期望更多的研究中國教會當前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它與聖神修院神哲學院進行更緊密的合作,以成為其研究機構。因此,《鼎》刊物每年出版兩期,以學術性文章,探討中國教會和中國社會發展,重點在於反思中國教會的挑戰和前景;它秉承梵二精神鼓勵交談,促進基督信仰和中國文化的接觸與合作。
對於四十年來,為之做出貢獻並得以發展的所有人士、修會和機構等,聖神研究中心表示衷心致謝。